1. 首页
  2. /
  3. 图文资讯
  4. /
  5. 世界大象日|前线保护者话说亚洲象保护建议

世界大象日|前线保护者话说亚洲象保护建议

近日,马云在阿里巴巴内网发帖号召员工解决人象冲突


商业精英马云准确地说出了解决人象冲突的3个要点:“我觉得需要对大象进行保护,也要保护好村民的利益,也要想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办法。” 如何变成一个“好玩的公益”也成为保护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人象冲突的由来


中国历史上,亚洲象曾经广泛分布于如今的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由于历朝历代连续大规模农垦、战争、森林砍伐修建宫庙,亚洲象大幅度减少,截至二十世纪末仅分布于云南。现存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不足300头左右,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腊县和勐海县)、普洱市(思茅区、江城县、澜沧县、宁洱县和景谷县)和临沧市(沧源县)3个州市的9个县区。其中56%(162头)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市、勐腊县和勐海县。


亚洲象群穿越农田 ©勐海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


在过去的50年里,由于国家建设大力推进现代工业发展需要的橡胶原料种植,西双版纳地区的热带雨林被砍伐后被46.4万公顷橡胶林取代。再加上咖啡、茶叶、水果林等规模商用农业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导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锐减,残存雨林不到橡胶林面积的十分之一,还只有一半位于保护区范围内,其余被分割为大量零星的森林斑块。天然林锐减、栖息地被经济林和农田蚕食,亚洲象从自然中获取足量食物变得越发困难,而村寨周围大量种植的农作物,恰恰是人象共食的,这使得人和象常为了一口食物,产生冲突。


由于亚洲象的适宜栖息地面积减少、栖息地质量下降,亚洲象逐步由西双版纳州向普洱市、由自然保护区内向保护区外扩散。同时,由于社区人口增加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象活动区重叠明显增加,导致人象冲突日益突出。据统计,1991~2010年20年间,亚洲象肇事共造成41人死亡、170人受伤;2011~2017年,造成32人死亡、159人受伤;仅2018年1~4月,已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2019年造成14人死亡除此外,亚洲象平均每年约造成4500万元的直接经济财产损失


被橡胶林取代、被耕地侵蚀的景观  ©豁溪




诺亚方舟4期实验成果

 

为了解决人象冲突,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西南项目中心资助和实施了SEE诺亚方舟4期的创新实验。的确是“好玩的公益”过程。

 


第一期 生态系统监测 :勐养保护区空格村亚洲象监测预警(2017-2020年)


亚洲象活动预警系统 ©SEE西南项目中心


1)2018年,项目研发完成2项预警系统专利、完成亚洲象图像智能识别模块基础开发、完成后台数据展示与自动调度预警平台开发;2019年,项目进入村寨级推广,并通过红外相机获得的数据不断训练智能识别模块,为后期系统迭代升级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2)目前项目在G213 国道关坪新寨至农场五队间的5个小组周边,共部署33台无线回传红外相机,对31个亚洲象活动监测点进行实时值守。从2015.5-2020.6,项目监测到亚洲象活动293次,对其中266次(91%)发布预警。在项目覆盖区域内,未再发生人与亚洲象正面相遇的情况。

 


第二期 栖息地生境修复:勐养子保护、尚勇子保护区亚洲象食源地修复(2018年)


1)2018年,项目在尚勇冷山河和勐养莲花塘,对外来物种及杂草植株清理及铲除,并种植中华草、竹子、构皮树等亚洲象喜食植物,共完成了1500亩的亚洲象食源地修复工作


2) 同年7月,保护区观察到两群20头亚洲象进入食源地觅食,其中一群7头(小象3头),另一群13头(小象5头)。通过保护亚洲象形成的伞护作用,水鹿、赤麂、猕猴、野猪、印度野牛等物种也在食源地出现。莲花塘区域内近20年来首次监测到印度野牛


3)目前,亚洲象食源地项目的工作方案,进入了《云南省亚洲象栖息地保护与恢复及食源地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2年)(咨询稿)》,成为云南省缓解人象冲突的主要方案之一,获得了国家的资金支持,为政府和保护区管理部门开展亚洲象保护管理提供了示范。

 


第三期 社区生计替代:纳板河橡胶林林下种植傣医药与生境修复实验、中蜂养殖(2017-2020年)


1)傣药种质资源圃:2017-2019年,完成220种傣医药植物引种,建立20亩傣医药种质资源圃。繁育种植了3种特色傣医药植物,为傣医药推广提供原材料。完成100亩人工林、100亩自然林的林下傣医药植物示范种植;当地社区已建成一个24户农户的傣医药种植示范村,促进了傣族社区景观提升和经济的发展。


纳板河傣族医药植物林下种植 ©SEE西南项目中心


2)中蜂保育:2018-2019年,先后组织了11次养蜂及蜂场的日常管理培训,参加培训的村民超过90人次,并向保护区及社区各发放了100箱蜂群;已有31名村民掌握了关键养殖技术,在周边社区建立2个养蜂互助组,帮助辅导周边养蜂户。


社区养蜂生计替代 ©SEE西南项目中心


3)项目完成的《纳板河流域常见傣医药植物识别图册》,经专家引荐收录入云南省图书馆供学者研究使用;项目的开展也为当地社区文化的保留与促进起到积极作用,提升当地傣医药品质,减少村民进山采挖野生傣药资源。

 


第四期 栖息地生境修复、生态系统监测、农地补偿、保护宣传教育:勐海守护亚洲象栖息地建设,缓解人象冲突(2019-2020年)


1)目前项目完成5个人工硝塘建设、3,157亩森林抚育间伐、1,000亩计划烧除、1,300亩亚洲象喜食植物种植、399.8亩耕地补偿。总共已完成5,856.8亩亚洲象食源地修复。


亚洲象喜食植物种植 ©SEE西南项目中心


2)项目在修复的食源地中布设了24台红外相机,共获取区域内照片数据19,410张,有551张拍摄到亚洲象在项目修复亚洲象栖息地区域活动,有494张拍摄到亚洲象在项目建设的人工硝塘附近活动。


勐阿镇巡护队通过无人机监测亚洲象活动  ©SEE西南项目中心


3)项目设计制作了200块“亚洲象警示宣传牌”和2.5万份“亚洲象警示宣传折页”,在亚洲象栖息地周边村庄进行安装与分发;项目设计开发的《看见亚洲象》科普绘本,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海县及景洪市的涉象乡镇学校印制和分发了3万份


学生在阅读《看见亚洲象》科普绘本 ©SEE西南项目中心




好玩的事是这样发生的


以上初有成效的实验并非一家机构可为。专家认为,SEE诺亚方舟实施的项目“充分整合当地资源,调动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基层保护执行机构、社区村民、科学家等共同参与,保障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执行力、宣传面及监测研究同步推进,为项目实施及改进完善奠定了基础。


阿拉善SEE会员2017年生态毅行筹款启动SEE诺亚方舟亚洲象保护项目 ©SEE西南项目中心


为村庄居民避免人象遭遇,启动了声光监测预警系统研发并获得专利的是,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园生态监测站的研究人员邓云和袁盛东,解决后台数据处理设计的是北京镜朗生态科技公司的团队。亚洲象繁育救助中心的专家保明伟,多次为实验监测技术提供指导和实验场所。提供实验设备的还有红外相机专业公司的邓志总裁、海智公司的尹武博士,以及深圳大学计算机视觉研究所的沈琳琳所长。同时,郑璇先生与勐海林草局共同研发了勐海县亚洲象预警监测中心的无人机监测系统。两个项目成效显著,由省林草局的牵头组织行业部门多方咨询和论证并形成整体方案《云南省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2年)》,获得国家资助,由浪潮集团在更大范围实施全面的预警系统工程。


郑璇团队通过无人机,开展亚洲象监测 ©SEE西南项目中心


食源地建设是基于西双版纳保护区科研所郭贤明等一线研究同仁几十年来积累的观察和经验,他们十几亩的小实验获得SEE诺亚方舟项目的资助,成为保护区核心区1500亩的实验。


橡胶林改造和林下傣药种植,是纳板河保护区科研处刘峰主任在云南省林科院专家杨宇明院长的指导下、SEE的资助下,带领团队成功实施的在当地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案例,在居民社区推动了200亩的种植,既保护了傣药种质资源、增加了橡胶林的生物多样性,又为村民带来收益。


在保护区的中蜂养殖是对当地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计经营,项目由SEE西南项目中心社区专家蕭今老师推动,由云南农业大学养蜂技术专家匡海鸥老师、项目专员朱晓波等人,在保护区的3个村子进行了20多次培训,提供SEE诺亚方舟设计的蜂箱,将100箱蜜蜂增加到400箱,并3个村形成骨干和互助组。


勐海亚洲象栖息地改造和食源地建设,更是云南省林局牵头、云南省林科院园林勘院专家指导、云南亚洲象专家委员会提供咨询评估,西双版纳州林草局支持开绿灯支持创新实验,由勐海林草局、热带植物园生态监测站和SEE诺亚方舟共同组织拿出方案和实施。这个方案集聚八方专家多年的智慧,超过47万家阿里巴巴公益宝贝爱心商家汇聚超过8300余万笔善款,影响阿里巴巴平台消费者超过5500余万人捐赠,支持项目顺利落地。


林业科学家杨宇明教授与勐海林草局和诺亚方舟执行团队在实地讨论勐海亚洲象食源地建设方案  ©SEE西南项目中心


云南省林草局和东北林业大学专家在对预警系统进行考察后与执行团队在项目地合影©SEE西南项目中心


西双版纳保护区管理局和多方专家在实地讨论保护方案 ©SEE西南项目中心


亚洲象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沈庆仲认为,特别是第四期的阿里巴巴公益宝贝SEE 诺亚方舟守护亚洲象项目,更是多方参与的中国亚洲象保护、减缓人象冲突的又一次探索实践,未来需要和林草业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协调,认真研究法规、政策,科学规划和开展栖息地建设。多次赴现场对项目进行指导、评估的专家还有杨宇明、张世珖、华朝朗、张立、陈明勇、郭贤明、王娟、蕭今、郑璇等。


3州9县的一线保护者合影 ©SEE西南项目中心


4年来,参与了4期项目实验和工程实施的多方团队与3州9县的一线保护者多次共同研讨,相互咨询和交流,把亚洲象保护、居民的生计福利、可持续发展作为共同保护的目标。各个机构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积经验为智慧,合作推进,共同创新,初有成效。SEE诺亚方舟也在以上的4期实验中,努力学习,服务行业部门、服务专家、服务一线保护者,做好协调工作和资助工作,集多方一起探索人类社会与自然友善依存的未来。




集体的建议


解决人象冲突在资源缺乏、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情况下,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根据3州9县一线保护者、长期研究雨林和亚洲象保护的专家、政府行业部门、环保机构、亚洲象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对项目的评估,大家认为:生态系统因人的发展活动所导致的退化,需要从生态、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立体地、多视角的来考虑保护和修复方案,生态修复、经济补偿、安全保障、社区生计替代等措施同时多管齐下


2019年世界大象日亚洲象保护专家探讨解决方案 ©SEE西南项目中心


以上项目的实践在减缓人象冲突和生态系统修复,取得初步成效。专家建议,今后继续实践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保护亚洲象和当地社区居民生存发展的原则为指引,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原则、《生物多样性公约》和中国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的基本原则,同时让当地居民参与到对亚洲象的监测与保护项目中来,为当地社区提供良好的野生动物监测与预警渠道,为个人、社区、政府带来多方共赢的社会效益


以下是部分的建议。


01

通过蚂蚁森林资助廊道建设,连接破碎的天然生境


通过公益平台(例如蚂蚁森林)筹资对保护区内外零星的森林斑块进行连接,提高斑块间连通度,改善野生动物在天然林栖息地的活动空间的质量及增加范围,建立生物多样性廊道。这是一个长期和持久、修复热带雨林森林系统的工作。


大量天然林被道路、农田、橡胶林等切割成一个个孤岛 ©姜志诚


02

对野象频繁活动的村寨采用防象栏杆围挡


因为适宜栖息地面积减少、栖息地质量下降,林下食物储量锐减,亚洲象逐步由自然保护区内向保护区外扩散活动和寻找食物。同时,由于社区人口增加和耕地扩大,人象活动重迭区显著增加。


亚洲象防护围栏建设也是缓解“人象冲突”的实验子项目,目的是将村寨房舍与野象用防护围栏隔离开来,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效阻隔野象抢夺村民家中粮食和损坏财产,解除村民生活后顾之忧。


包围香烟箐寨子的防象栏杆 ©澎湃新闻


03

加速可持续生计替代,增加天然林周边土地自然恢复和栖息地修复


要缓解人象冲突,治本的方式之一就是对亚洲象栖息地进行修复,提供亚洲象喜好和多样性的天然食物,将亚洲象从居民区逐渐吸引回天然林和保护区内。对保护区、具有较好生态价值的天然林周边的农田开展土地流转工作,通过发展社区可持续的生计转型,增加替代性收入,包括可持续利用当地生物资源、文化和景观资源,让出土地恢复原森林生境。


野芭蕉,亚洲象喜食的植物之一 ©SEE西南项目中心


04

提高当地村民的经济补偿和提供工作机会


现代村民为满足日常现金需要,规模性种植了大量橡胶、香蕉、火龙果、茶叶等具有较高市场价格的经济作物,替代了西双版纳原有传统经济作物。这些经济作物平均1亩地产出的市值超过2000元。但因野象活动遭受损失的作物补偿约600-700元不等,补偿金额仅占当期市值的30%左右,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收入,导致村民对野象由敬重转为厌恶甚至是憎恨。因此,提高当地村民的生态补偿金额、为贫困农户提供工作机会、引导他们参加到亚洲象监测和保护的工作中,可以提高涉象区的老百姓基本的生计保障,为个人、社区、政府带来了多方共赢的社会效益。


在玉米地中觅食的象群,后方是当地种植的经济作物砂仁 ©姜志诚


SEE诺亚方舟


我们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之一的中国地西南山地,尝试保存一座活体诺亚方舟,让自然的物种自由地繁衍,不离开原生地栖息地。


SEE诺亚方舟项目致力于中国西南山地原始森林和高原湿地保护,努力探索和推进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友善依存的生态关系。


诺亚方舟项目目前包括滇金丝猴保护、喜马拉雅蜂养殖与保护、濒危药用植物保护、高原江河土著鱼类保护、绿孔雀保护、亚洲象保护、村庄和溪流垃圾不落地、山村生态卫浴、横断山新主植物园。


诺亚方舟凝聚人类文明与智慧,成就天上有鸟、林中有兽、水中有鱼的美好家园。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SEE诺亚方舟

Copyright © 2018~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 - 诺亚方舟项目
滇ICP备17008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