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3. 图文资讯
  4. /
  5. 一家民间机构拯救西双版纳“人象冲突”的立体试验

一家民间机构拯救西双版纳“人象冲突”的立体试验

从2019年12月到2020年3月,西双版纳州遭遇50多年来最干旱的气候。大象医生保明伟在野象谷见到了迄今最大的一群野象从山上下来,老老少少40余只穿过小勐养镇,走向橄榄坝。这是十几年来橄榄坝第一次出现野象。


张德林


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阿镇村民张德林,现在的工作是全天候24小时跟踪亚洲象,他和伙伴们通过朋友圈和微信群向周围村民即时播报长期在勐阿镇范围内活动的18头亚洲象的行踪,警告村民及时避开冲突。他是在勐海县林业和草原局,以及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的支持下开展这项工作的,此前,他每年耕种的30余亩耕地,已经沦陷为亚洲象的“食堂”。张德林是勐海县诸多由于大象的到来而被迫生计转型的村民之一。


张德林朋友圈


2020年5月21-23日,SEE诺亚方舟勐海亚洲象保护项目评估会暨云南省三州九县亚洲象保护汇报交流会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和勐海县召开。会议聚焦于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从2016年开始,在该区域实施的一系列旨在缓解人象冲突采取的措施,包括开展亚洲象食源地建设实验、亚洲象预警系统、滇南中蜂保育、勐海亚洲象保护、傣医药植物保护、野外自然教育基地建设等系列项目。


与会人员合影


本次会议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主办,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承办,阿里巴巴公益和勐海县林业和草原局协办。来自中科院的科学家,以及有亚洲象分布的云南三州(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九县(景洪、勐海、勐腊、景东、景谷、宁洱、澜沧、江城、沧源)的林草部门工作人员都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近年来亚洲象研究和保护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并对SEE诺亚方舟勐海亚洲象保护项目进行评估。


三年来,该系列项目在亚洲象保护中已投入资金约480万元,修复亚洲象栖息地近7000亩,同时项目致力于让村民在保护中受益,让社区参与保护,推动物种保护监测、栖息地保护修复,形成示范的策略原则。


该项目的一部分获得了阿里巴巴公益宝贝计划的支持。2019年2月22日,在阿里巴巴公益平台支持下,阿拉善SEE上线“诺亚方舟守护亚洲象”项目,筹款目标为170.2万元,截至2020年4月中旬,仅2个月时间,47万家爱心商家通过公益宝贝为项目捐赠349万元善款(其中第一期使用345万元),超过7千万人次买家参与捐款。


5月24日,在阿里巴巴公益以及手淘直播的支持下,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还将举行历史上首次针对亚洲象保护开展的公益筹款直播。



打开手机淘宝APP,搜索【野生小伙伴】进入【探访我们的大个子朋友】活动直播,记得提前点击【预约提醒】,就可以准时收看咯~


从建食堂到生态修复


亚洲象是亚洲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陆生脊椎动物,是维持地球生物圈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旗舰物种和明星物种,不仅被列入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加以重点保护,而且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物种严禁国际贸易。


图来自勐海亚洲象监测与预警中心


亚洲象在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河以南和亚洲大部分区域,目前仅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和我国云南南部边境地区。据调查,目前我国现存野生亚洲象约300头左右,仅分布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3个州市,其中绝大多数分布在西双版纳。


从1991年开始统计象损以来,亚洲象所造成的损失一直呈上升趋势,且一直居高不下,给当地群众带来了重大的损失。据分析,亚洲象栖息地减少和消失导致野外食物减少是亚洲象肇事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修复亚洲象赖以生存的雨林生态,变得极为必要和迫切。


2018年2-7月,SEE西南项目中心委托勐海县佳原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项目地周边村民对1200亩亚洲象食源地开展场地清理工作,铲除肿柄菊、飞机草等外来入侵物种,并尽量彻底清除掉它们发达的根系,同时种植本地亚洲象的食物,如粽叶芦、斑茅、构树、野芭蕉等。


在原有亚洲象食性植物生长的区域进行必要的管理,在外来入侵植物生长较多的区域种植同样的大象食物。仅在2018年6-7月间,在莲花塘区域和冷山河区域分别种植了中华草、粽叶芦15000株,丰富了亚洲象的食物存量。


公益宝贝“诺亚方舟守护亚洲象”项目支持下种植的野芭蕉


后云南省林草局基于版纳保护区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建设项目的成效,将该项目方案写入了《云南省亚洲象栖息地保护与恢复及食源地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2)》,向国家申请相关经费。


事实上,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建设亚洲象食物源基地的工作,已经开展了十余年。最初,保护工作者尝试在远离村寨的退化土地上种植玉米等农作物,期望能投其所好地引导大象去基地觅食远离村寨,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仅种植速度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当地象群的需求,而且似乎鼓励了象群采食农作物。


大象光顾人工硝塘


经过不断的摸索和试错,项目主要采取以清理外来入侵物种、恢复原生植被为主,选择亚洲象在其自然生境中喜食的本土野生物种,对退化的土地进行植被再造,并结合其他森林管理的方式,逐步修复森林。


在修复森林的同时,项目还对食物源基地的植物生长情况进行监测,重点监测野生亚洲象或其他动物主要取食什么物种,什么物种取食较少。同时对基地内的野生动物活动情况进行监测,掌握野生动物在食物源基地内的活动时间和规律,以及食物源基地建立后亚洲象对外围村寨的影响。


改良版方案和实践,目前已经初见成效。2018年3-12月,在莲花塘安装了14台红外相机,在冷山河安装了29台红外相机,分别拍摄到了亚洲象、印度野牛、水鹿、赤麂、野猪、豺等动物活动。基地内的小生态系统的活力显著上升,并且跟周边天然林产生了更好的连结,同时周围的村寨也反映象损有明显的减少。


这为其他区域开展亚洲象的保护管理提供了示范和借鉴作用。


从单纯补偿到生计转型


人象冲突的根本还在于人,人既是冲突的系铃人,也是冲突的解铃人。


以亚洲象在中国的分布为例,历史上,它们曾广泛分布于从北至黄河流域到南的广大区域。随着人类对森林的大规模砍伐,亚洲象的领地不断退缩,直到现在在云南省西南部偏居一隅。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这片拥有北半球现存最高纬度热带雨林的土地,就是中国所剩无几的亚洲象种群最重要的家园。


然而亚洲象赖以生存的热带雨林,正面临着多重压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扩张;以橡胶为代表的种植园侵蚀天然林;原本完整的雨林被割裂成小碎片,且碎片内的森林健康状况退化;外来物种入侵,与地方性本土物种争夺生存空间等。


大象闯入人类的生活范围,常常会发生正面冲突,轻则农作物被吃农田被毁坏,重则会发生人员伤亡。2009年11月11日,全球首次亚洲象公众责任保险在西双版纳正式签约。标志着人象冲突对人造成的损失,由过去政府直接补偿向商业保险转变。北京安诺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拟定了《西双版纳亚洲象公众责任保险方案》,《方案》对野生亚洲象在西双版纳州内造成的人、财、物的损害均纳入了保险范畴。


如今,保险方案已经在亚洲象分布的区域普及开来,但是补偿相对于村民受到的损失,远不成比例。以张德林的30余亩耕地为例,如果全部种上甘蔗,一年的收入在3-5万元,成为大象食堂后,他收到的补偿仅为2万元左右。


为完善和丰富保护区周边社区生计形态,SEE西南项目中心在保护区周边社区帮助村民开展生计转型,建立中华蜜蜂养殖示范蜂场,繁育种植特色傣医药等。


在项目实施期间,SEE西南项目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蜂群的发放,为项目地周边村民组织了8 次养蜂及蜂场的日常管理培训,其中春季3次,夏季2次,秋季2次冬季1次,提高班培训1次。参加培训的村民超过90人次。并为参加培训的村民发放了90余份养蜂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教材。


SEE西南项目中心还在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各提供了100群蜂群建设中蜂保育园蜂场,并培训出5个养蜂骨干对蜂场进行试验管理。由于村民技术、当地气候以及中华蜜蜂的生物学特性等原因,截至目前纳板河保护区中蜂保育园保存蜂群50箱以上,版纳保护区中蜂保育园保存蜂群70箱以上。其中版纳保护区的中蜂保育园,在2019年产蜜130kg,所得收益由当地村民自主讨论分配。


滇南中蜂保育园


目前已有20多名村民掌握了活框蜂箱的饲养和老桶养蜂过度到活框蜂箱技术,其中有5名村民掌握了蜜蜂育王和人工分蜂技术,成为骨干养蜂户。并从5名养蜂骨干中,优选2位技术能手作为骨干带头人,在周边社区建立2个养蜂互助组,帮助辅导周边养蜂户。


项目在实施地建成20亩的的傣医药种质资源圃,完成220种傣医药引种和编目挂牌并建成傣药相关档案及数据库;完成《纳板河流域常见傣医药植物识别图册》编制,并印刷500本;繁育种植了5种用途广泛的特色傣医药——广西马兜铃、箭根薯、紫色姜,繁育省藤10000株,绞股蓝10000株,每种已繁育出了1万株种苗,为傣医药推广提供原材料。完成100亩人工林、100亩自然林的林下傣医药植物示范种植。


从人头打望到声光报警


在西双版纳,人象活动空间高度重叠交叉,很多时候象道即人道,人道即象道,在人象正面相接,或者大象闯入村庄的时候,多会发生惨重的人类伤亡事件。


最近8年,亚洲象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已经接近过去20年的总和,从1991年到2010年,人象冲突造成人员死亡41例,受伤170例,而从2011年到2018年,造成人员死亡达到35例,受伤160例,同时,亚洲象平均每年造成大约4500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勐海的18只象群为例,它们长期活动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外,往返于勐阿镇、勐往乡和澜沧县发展河乡之间,该区域内常住人口5.9万人,已经成为全省肇事率最高的象群,它们数量占全国亚洲象总数的6%,造成的人员死亡数量却占到全国的57%。


图来自勐海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


目前人象之间避免人员伤亡的唯一方法,就是尽量不见面。


为此,在科学家的帮助下,项目研制并推广了一种机动式声光报警系统,采取手机短信或网络控制的方式,将现有红外相机监测网络发现的具有肇事风险的亚洲象活动信息通过可机动布置的报警器以语音广播和报警闪灯形式进行发布,以此实现对野生动物肇事或其他突发重大事件警报信息现场发布与及时更新。


从2018年起,项目组在空格六队村小组附近共部署10台无线回传红外相机,并初步构成一个能够预防亚洲象肇事伤人的监控网络。


2018年12月8日完成4套机动式声光报警器安装(2套广播型,2套字幕型),并投入使用。2018-19年进行了73次预警,发布亚洲象活动信息7条。在项目覆盖区域内,未发生人与亚洲象正面相遇的情况。



在安装设备的过程中,项目联合保护区工作人员和当地村民共同进行安装,详细向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以此完成对当地管护力量的培训。目前每个村小组都有一个专门负责对接设备维护的人员。


2018年,该项目得到两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一种机动式声光报警系统”(专利号:201820898901.0)、“一种野生大型兽类监测与肇事预警系统”的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7 2 1062327.7)。


测试声光预警系统


截止目前,在26个亚洲象监测点的监测设备已安装完毕,且已投入使用,减少了监测盲区。并已建成可供展示的网站界面,能够对照片信息进行初步归类,并新增手机端审核功能。同时还在实施地安装了10台物候相机,初步实现对亚洲象喜食作物的物候影像变化进行在线采集。安装完成3套雨量桶和3套温湿度计,开始对项目区的温度、湿度、降水等基本气象数据进行采集等。


2018年7月,云南省林草局基于声光预警系统项目的成效,将项目方案写入了《云南省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2)》。该套预警系统,也完成从单纯预警报警到全生境指标检测的目的。


在上述基础上,SEE西南项目中心与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将原有屋宇年久失修的木架结构改善为整体钢架结构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并完善SEE诺亚方舟纳板河自然保护教育基地野外工作站基础设施,为推动西南山地生物多样保护与生态系统保护的实践提供了基础。


从生态扶贫到生物多样性


迄今,勐阿镇仍有680余户建档立卡户,基本都在大象活动区域范围内,一切农业活动均无法展开,当地居民收入急剧下降。某种程度上,大象已经影响村民脱贫的因素之一。


在当地林业部门的安置下,张德林成为了当地的野象监测员。每天为当地村民及时寻找大象活动的最新踪迹,确定管辖片区内野象(群)的数量,并及通过相关渠道发布象群信息,为野象(群)活动区域内的居民提供最及时、最准确的预警,保障居民外出时不与象群遭遇。当地林业部门按照当地收入标准为他们每月提供每人两千余元的监测补助。


2019年6月,阿拉善SEE基金会联合阿里巴巴公益宝贝为当地受大象活动导致土地受损和收入来源降低的受损农户提供每亩500元的补助。这样一来,以甘蔗为例的补偿,每亩合计能补偿达到1300元/亩。通过肇事补偿及每月亚洲象监测员的补助,张德林每月收入能达到3500元-4000左右,能够维持一家五口的基本日常生活开销。


项目委托方勐海县佳原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开展食源地修复工作时,也尽量雇佣建档立卡户村民参与,除管吃管住外每天工资120元,增加了贫困农户的收入。


食源地种植


SEE西南项目中心与当地林业部门和合作机构联合,对受损农户开展生态补偿,对贫困农户提供工作机会,提高了当地受损农户的经济收益,同时让当地居民参与到对亚洲象的监测与保护项目中来,为当地社区提供了良好的野生动物监测与预警渠道,为个人-社区-政府三个层面带来了多方共赢的社会效益。


长远来看,通过对热带雨林的旗舰物种亚洲象的保护,来实现对森林的修复,让亚洲象回到它应有的生存环境中,减少人与象之间的冲突。让这一片中国唯一保存面积最大、地球上分布最北的热带雨林,得到更好的修复和管理,也会成为其他野生生物的家园,恢复成一个更有活力、惠益包括人和象在内各种生命的森林生态系统。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所有生命体安全、健康生存的前提,更是维系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亚洲象光顾食源地

图片来自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SEE西南项目中心整合社会资源开展的这项工作,既是对森林的修复,也是对人与亚洲象、与森林关系的反思和修补;正如我们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不是人站在顶端的金字塔,而是我们同处于一个系统中的同心圆中。


本文部分数据和资料来自于绿色和平。


链接——


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2016年发起了阿拉善SEE诺亚方舟项目,旨在保护中国西南山地原始森林和高原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努力推进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友善依存的关系,积极探索中国西南山地核心区域生物多样性全面保护探索机制,支持当地人主导和参与的落地保护和当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让当地人在保护中受益。SEE诺亚方舟是SEE基金会立项、 SEE公募平台筹资、SEE西南项目中心负责管理和执行的专题环保项目,项目一期规划为3年(2016-2019)。2016年7月该项目通过评审,进入实施阶段。自启动以来,SEE诺亚方舟项目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科学务实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可见的成效:


1. 濒危物种栖息地管护区建设

2. 生物多样性保育与社区发展

3. 濒危物种保护与监测

4. 保护者能力建设与教育培训。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SEE诺亚方舟

Copyright © 2018~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 - 诺亚方舟项目
滇ICP备17008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