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象日 | 当你"象"我走来,我们如何好好相处?
SEE诺亚方舟 阿拉善 SEE西南项目中心 2018-08-12
野象活动报告预警发布:
数量:大于2
发现时间:2018年07月07日01时36分
发现地点:空格六队赵红木瓜地脚
行走方向:进村 请提醒附近活动人员务必注意安全
在亚洲,很多国家视象为神灵。生活在云南临沧 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的班老一带,世代居住着佤族,多年来,这里的佤族同胞过着一种奇特的节日——贡象节。贡象仪式中,寨中的老人会领唱祝词——“祝愿大象不断繁衍后代,保佑庄稼丰收”。
中国境内的亚洲象生活在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的8个县区内。如今,随着中国野生亚洲象(下文简称野象)种群数量逐渐恢复一道而来的,是人象冲突的加剧(注:野象种群数量恢复只是人象冲突的原因之一)。
戏水的亚洲象——熊王星拍摄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最大的陆生动物,它们的存在与活动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必不可缺的一环,帮助植物物种更新,与其他动物物种共存,是森林中的旗舰物种和明星物种。不仅被列入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加以重点保护,而且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物种严禁国际贸易。
据调查,目前我国现存野生亚洲象约300头左右,仅分布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3个州市,这些象又绝大多数分布在西双版纳州。
经济作物地里的野象——胡春梅拍摄
野象数量增加的同时,周边的人口数量也明显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人类活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压缩了亚洲象的活动区域,野象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栖息地碎片化,食物匮乏。在天然林里能让野象吃饱的食物越来越少。
一头成年野象一天要吃150到200公斤左右的食物,人类种植的粮食作物,数量多、营养丰富且集中,容易取食,这让野象逐渐的盯上了村庄周围的庄稼,田地里的庄稼快成熟时,它们便“大摇大摆”地逛到庄稼地,成了常客。这就大大地增加了人象相遇的机率。
在路边活动的野象——胡春梅拍摄
1991-2010年西双版纳州共有201人受到野生亚洲象攻击,其中30人死亡、171人受伤。居住在大象出没地区的居民不止要担忧他们地里的庄稼被大象糟蹋,更害怕自己成为大象攻击的目标。
新闻报道链接:
1、2017年8月6日夜晚,西双版纳勐海县又传出大象连杀三人的惨案,骑摩托车出行的村民与亚洲象正面遭遇,黑夜中的车灯刺激了野象,摩托车上的一家三口妻子和儿子被狂暴的野象追杀身亡。
2、2018年 4月17日14时左右,西双版纳勐海县勐往乡曼允村小组一处地棚附近,发现一位老百姓居住的地棚已被完全撞毁,10米开外的地方躺着已经被踩扁的男主人,他的周围都是凌乱的大象脚印,处理现场的公安民警说拼不齐一具完整的尸体。
一个晚上,一群象对庄稼地的“破坏力”
文章开头的“预警发布”,是亚洲象声光预警系统发出的野象预警。这套设备是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态监测站的研究人员邓云研发的,有前期由山水资助9万,现在由SEE西南项目中心诺亚方舟项目资助。
以前采取的措施是把野象管住,但野象身躯庞大,且无法有效地限制其觅食方向、区域,隔离栏、防象沟等效果一直不太理想。而亚洲象声光预警系统则不是为了管住野象,而是为了及时发布进入村庄和在村庄周围活动的野象的痕迹,提醒周围人员注意防范,避免和野象直接相遇。
亚洲象声光预警系统,正在发布预警
该系统采用大喇叭结合红蓝闪光灯(声光预警机)、字幕机进行预警。在村寨周边野象出没的区域安放红外相机进行监控,红外相机在拍摄照片以后,会立马将所拍照片发送到指定的邮箱,管理人员收到邮件,即查看照片内容(现正在开发亚洲象智能识别系统),若确定是野象,则发送带有特定指令的短信给声光预警机、预警字幕,声光预警机通过播放短信内容和红蓝灯闪烁预警,字幕机则显示短信内容。告诉人们哪里有象,比阻止象去往哪里更加灵活,更加可行,更有效地避免人和大象直接正面相遇。亚洲象智能识别系统:智能识别已经做到了对野象没有漏报,但有误报。由于夜间野象相片还不够,智能识别还需大量的照片建立准确识别算法。为了防止误报,目前预警信息发布还暂时由人监控,确定不是误报再发出预警信息。
深圳大学电子视觉研究所开发智能识别亚洲象
亚洲象声光预警系统建立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关坪站辖区空格六队,自2015年亚洲象红外相机预警系统建立以来,监测到村寨周围野生亚洲象活动188次,共计230头(次),向社区群众发布亚洲象进村活动预警信息和避险通知214条。
邓云博士在测试声光预警设备
2018年上半年,监测到村寨周围野生亚洲象活动27次,野象共计38头(次),发布亚洲象进村活动信息和避险通知27条。由于发布信息和避险通知及时,2015年以来空格六队无野象伤人事件发生。
“长在树上”的红外相机
目前,除了在空格六队周围安放红外相机,也在野象谷2号、3号、8号象道、亚洲象保育基地安放了多台红外相机,为亚洲象智能识别系统采集数据。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管理所已经根据实验效果,在多个地点布设无线红外相机做监测和采集数据。如果人象遇见,无法做到佤族老人祝词所唱到的美好,那在这之前,至少可以尽可能减少人象相遇的机率,减少伤害。
一、SEE诺亚方舟热带雨林与亚洲象保护探索——亚洲象预警系统项目
2017年,SEE西南项目中心启动亚洲象和雨林保护筹款SEE生态毅行活动,时任钱晓华会长、前会长任志强、西南项目中心前主席武克钢,率领SEE会员与社会公众,以生态毅行徒步筹款近60万,善款资助亚洲象声光预警系统开发、亚洲象食源地建设。
2015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西双版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邓云博士,提出亚洲象声光预警系统研发,前期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资助9万。
2017年底SEE诺亚方舟(SEE诺亚方舟是在阿拉善SEE基金会公募平台筹资,由SEE西南项目中心负责管理和执行的专题环保项目),开始资助邓云研发亚洲象声光预警系统10万;2018年6月资助自动预警设备研发12万(北京镜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资助深圳大学电子视觉研究所--沈琳琳教授3万研发智能识别算法。该项目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所关坪管理站管辖范围内的空格六队做实验。该项目在勐养保护区关平监测站管理区域里的空格村做实验,并由西双版纳保护区科研所郭贤明工程师做指导,形成了以邓云博士为研发核心的合作团队。
6月8-9日,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秘书长萧今、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技术转移处处长谢开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西双版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邓云博士,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郭贤明的带领下,考察关坪管护站和空格村。
正在检测设备
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秘书长萧今四次组织技术提供方、保护区使用方、政府行业管理方、项目研发方,在2017年12月22日、2018年2月6日、2018年5月2-5日,6月7-9日,对技术整体方案进行研讨和商议,由各技术方提供部分技术方案,共同讨论总体方案设计,并不断将技术设计和方案,提交给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云南省林业厅和专家在监测预警视频前讨论
2018年1月12日,SEE诺亚方舟项目执行团队、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执行团队考察空格六队,并与关坪站的驻村护林员刀发勇座谈,推进亚洲象保护与研究平台开发。
邓云博士正在安装红外相机
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会员孙晨旭介绍了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加入合作。在2018年6月7-9日,西南项目与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一起到空格村和野象谷、野象道做考察。实地考察前后都与云南省林业厅野保处一起商议监测预警和保护平台建设的方案。前期研讨亚洲象监测和保护平台设想已经形成初步技术方案,并提交给云南省行业主管部门做设计参考。
2018年7月6日,诺亚方舟执行团队成员小伊前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西双版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邓云博士的指导下,对现在国内主流无线远传红外相机进行部分性能测试,为亚洲象声光预警系统选择监测用的红外相机提供可靠评测。
小伊正在安装测试红外相机
2018年7月30日-8月1日,邓云博士带领西南项目中心小尹安装好了监测预警的视频。负责预警信息自动推送的技术合作伙伴,北京镜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由闻丞博士率领,前来现场测试。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秘书长萧今、项目总监刘熙,一起与云南省林业厅野保处李鹏副处长和专家一行人,到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管理所关坪管护站和空格村,实地观看亚洲象智能声光预警和视频系统测试,测试技术路线成功,为后续提升打下了基础。
二、SEE诺亚方舟热带雨林与亚洲象保护探索——亚洲象·大象食堂建设
2017年8月,SEE诺亚方舟项目考察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管理所江边管护站辖内莲花塘亚洲象食源地(100多亩)。在保护区科研所实验的基础上,SEE诺亚方舟专项基金决定资助保护区70万建设1000亩亚洲象食源地,为该片区内的野象提供充足的食物。项目有郭贤明高级工程师代领团队的保护区村民实施。
SEE西南项目中心秘书长蕭今、中远执行团队秘书长刘芸,考察大象食堂项目地莲花塘
目前通过人工更新和种植竹子、构皮树、中华草等亚洲象喜食植物的1500亩亚洲象食源地已建设完成。同时在食源地周边布设了30台红外相机,用于监测食物源基地内野生动物的取食和活动情况,以及食物源基地建立后亚洲象对外围村寨的影响。
村民们在做食源地清理
现已有野象长期在此活动,并监测到已在此处绝迹三四十年的印度野牛。
亚洲象食物源基地监测到的印度野牛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新闻报道链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8年7月11日特别报道:
根据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报道,7月5日中午12时37分,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关坪站巡护员则得(则得是关坪管护站的站长)、周晨浩2人通过亚洲象预警信息系统红外相机在保护区芋杆坝反馈回的图片中发现有一群野生亚洲象在芋杆坝人工硝塘中行走、觅食,便立即向周边村民发布预警信息。保护区勐养管理所副所长王斌(高级工程师)、陆英杰(无人机机长)携带相关设备前往芋杆坝周边进行跟踪监测。
光顾食物源基地的亚洲象 (图源见水印)
15时47分,该群亚洲象从芋杆坝来到“大象食堂”,在人工栽植鲜嫩的竹子、构皮树地里觅食和嬉戏。据技术员监测,此次光顾食物源基地的亚洲象共有2群20头,其中一群7头(小象3头),另一群13头(小象5头)。17时43分,吃得肚皮滚圆的野象群方才慢悠悠地返回森林。